中国户外旅游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打洛江畔有个“小姜”所长 基层“苦”不少仍感幸福多-焦点报道

高挺的鼻梁,一双眼睛明亮有神,走路时步伐轻快、尽显干练,言语坦诚直率,充满了正能量,这就是姜雨寒——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群众熟知的“小姜所长”。

在当地,只要提起司法所的“小姜所长”,群众就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直夸她能干。

这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所长,为何会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?从姜雨寒在基层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经历的大小故事,我们看见了她的成长,也看见了她内心收获的幸福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打洛江畔有个“小姜”所长

“爱哭”的人

从小性格内向、不爱说话的姜雨寒,初到司法所工作的一段时间里,缺乏调解工作经验,常有眼泪相伴,甚至开始畏惧现场调解。

三年前,勐满镇一位老人到司法所反映,因邻居在家中饲养生猪,猪粪顺着沟渠淤积在自己家门口,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,虽经多次协商和反映,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化解,邻里矛盾也越来越大。

为了帮助老人一家解决问题,姜雨寒联合村建、农服等部门多次上门调解,林某某终于将生猪迁出。但迁出后不久,林某某看到村里仍有两户人家在养猪,也不见司法所要求其迁出,一气之下举报姜雨寒执法不公。

“那天晚上一直没睡,觉得自己太委屈了,费尽心思去解决问题,没想到最后还被投诉!”姜雨寒坦言,随着调解的纠纷越来越多,自己慢慢就想通了,只要自己有理有据,公正执法,就没有必要为少数当事人的不理解而难过,更不能去记恨他们。

“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,只要没有特殊情况,群众打电话来我都会尽可能解答……”工作中,姜雨寒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群众,不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,只要群众寻求帮助,她都会提供帮助。

2022年12月,姜雨寒因工作调整到打洛司法所任所长。至今,很多勐满镇的群众遇到问题时仍会打电话给她,在他们心里,“小姜所长”遇事不推脱,虽然已调离,遇到麻烦找她仍是找到了“对的人”。

据统计,从事司法行政工作5年来,由姜雨寒主持调解的各类纠纷案件达近400起。

特别的缘分

翻开打洛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月汇报表,很多矫正对象都曾写下对姜雨寒的印象和自己思想认识的转变。

“进行社区矫正的人员虽然犯了错,但通常主观恶意比较小,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帮助,大多都能在解矫后的生活中步入正轨。我们在严格管理他们的同时,也一起学习法律知识,一起克服困难,一起收获成长,是一种特殊的缘分。”对于社区矫正工作,姜雨寒有着自己的理解,她始终坚持“严管、厚爱”的理念,既依法采取严格的管理,也把矫正对象当作“同学”,给予温暖和帮助,让矫正对象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。

在她管教过的近百名矫正对象中,绝大多数成员经过持续法治教育、心理辅导以及困难帮扶后,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勇气,截至目前未发现再有犯罪行为。

最幸福的人

“对工作特别认真,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处理”,这是打洛司法所工作人员玉叫龙对所长姜雨寒的深刻印象。

早上七点起床,洗漱、打扫卫生,期间打开“学习强国”APP边听边学习政策理论或业务知识,十分钟吃完早点,八点开始工作:接访、调解、帮群众写诉状、入村普法宣传……姜雨寒的一天几乎总是在忙碌中度过,但在姜雨寒的内心深处,自己是“最幸福的人”。

幸福源自工作。姜雨寒说,在司法所工作,能看到很多人性的表露,体验到各种人情冷暖,但自己也在此过程中走向成熟,人生变得更有意义。看到父母婚姻时孩子在一旁不知所措的样子,会感到惋惜和痛心;看到“剑拔弩张”的纠纷双方握手言和,会感到“累”有所值;得知曾经犯过错的人积极面对生活,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,也会感动不已。

幸福也源自家庭。由于长期在乡镇,女儿偶然在学校见到自己时会有些“扭捏”,但她知道女儿其实很开心,因为女儿多次自豪地告诉老师和同学,她的妈妈是司法警察,是管“坏人”的那种。

“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付出,自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。”讲起家人,姜雨寒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。

云南网通讯员 段健 摄影报道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